【转】巴勒斯坦“入联”:一次激烈的徒劳?

本文转载自 周末画报

巴勒斯坦为何誓要“入联”?美国为何“铁腕”阻止?这是巴勒斯坦对奥巴马的一次有效“将军”,还是对以巴和平进程既难有结果也无甚实际意义的折腾?

巴勒斯坦人这次看来是要“玩真的”了:巴解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在联大会议结束后,亲手将巴勒斯坦国加入联合国的申请递交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为什么要“入联”
其实在二战后漫长的历史中,巴勒斯坦人曾长期拒绝建国、“入联”,这是因为他们曾经将“消灭以色列”当作最终目标,并对联合国历次决议中关于巴以土地分配的方案不满:最初是不满1947年11月29日联大巴以分治决议上,占人口2/3的阿拉伯人只得到总面积42.88%领土,犹太人却得到56.47%领土的裁决,后来则对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再次夺取大片阿拉伯人土地,以及半个耶路撒冷的现状表示不满。

……点击READ MORE阅读全文

自阿拉法特时代后期,巴解组织变得渐渐务实,开始谋求在被占领土上建国、“入联”,与以色列共存。在阿拉法特和拉宾等人的共同努力下,1993年签署了《奥斯陆协定》,1996年在巴勒斯坦成立了自治权力机构,巴勒斯坦人时隔多年,终于再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自治土地。

按照《奥斯陆协定》及历届美国政府所推动的中东和平进程,巴以双方应通过双边谈判,最终相互承认对方的存在,相互确保对方安全,最终实现巴勒斯坦的立国和“入联”。但此后的进程一波三折:拉宾被刺杀、定居点问题发酵、被占领土“起义”频频、以色列和哈马斯大打出手、阿拉法特去世、巴勒斯坦内部分裂、哈马斯占据加沙与自治政府事实上的分庭抗礼……与此同时,以色列强硬的沙米尔再次组阁,双方在被占领土的定居点问题上胶着不下,巴以双边谈判陷入僵局。

今年6月26日,阿巴斯在拉马拉法塔赫组织代表大会上宣布,如果无法与以色列恢复巴以和谈,巴勒斯坦方面将单方面推动建国进程,在9月向联合国提交申请,谋求成为正式成员国,并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这实际上表明,在对巴以双边谈判感到失望的情况下,巴自治权力机构已不耐烦这种毫无成果和希望的“一对一对话”,转而寻求直接在安理会争取“入联”。

 

各方立场力量
以色列的立场一目了然:反对。以色列政府一再强硬表示,巴以和平前途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巴以直接对话,以色列坚决反对巴勒斯坦“单方面寻求加入联合国”,如果巴方“一意孤行”则“后果自负”。美国也毫不犹豫地表示反对。国务院发言人维多利亚·努兰早就明确表示“如果巴勒斯坦提出申请”,美国将行使否决权;国务卿希拉里四处活动,希望“通过外交手段”阻止巴勒斯坦“入联”;而中东问题特使黑尔和白宫中东问题首席顾问罗斯等人则多次往返中东,力图“挽回大局”。

但阿拉伯联盟、俄罗斯、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明确表示,支持巴勒斯坦的申请,而欧洲则态度分化,法国一直表示赞同,而德国、英国则态度犹豫。

美国政府的所谓“应对手段”则可分为几个层次。

首先,自6月至9月中旬,自奥巴马、希拉里以下,对巴以双方软硬兼施,一方面让以色列作出一定妥协、怀柔姿态,另一方面“晓以利害”,试图让巴勒斯坦“知难而退”,不把“入联”申请拿到联合国安理会自讨没趣。当然,美国人可不是光说不练,他们更威胁巴方,如果“一意孤行”,美国将冻结对巴自治权力机构的日常财政援助。

其次,当巴勒斯坦已明确摆出“决战”姿态,不顾一切提出申请,并得到中国、俄罗斯、法国和阿拉伯联盟等支持后,美国转而猛攻安理会各理事国,试图在安理会表决时让巴勒斯坦“入联”申请自动不过关(15个理事国中必须有至少9票赞成且“五常”无一否决方能过关),这样美国便无需亲自投出否决票了。

 

美国的尴尬和动机
美国何以如此大动干戈?
正如许多媒体和评论家所言,巴勒斯坦“入联”申请,将美国逼到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

事实上,2009年奥巴马的“开罗宣言”,就曾承认巴勒斯坦有建国、“入联”的权利,奥巴马甚至亲口宣称“希望在2011年看到巴勒斯坦进入联合国”;而在2011年“开罗宣言”两周年之际,奥巴马又以一篇《新中东政策》的演说语惊四座,在演说中他提道,巴以谈判可参考“1967年边界”,这意味着以色列将放弃第三次中东战争后所占领的巴勒斯坦土地。可以说,巴勒斯坦“入联”,并不违背、甚至完全符合奥巴马亲自高调倡导过的“中东和平路线图”,所以美国的阻挠,不啻是自打耳光。

不仅如此,自2009年“开罗宣言”起,奥巴马和美国便扮演起倡导中东阿拉伯世界民主自由的旗手角色,其核心口号,就是“尊重阿拉伯人民的多数意志”、“尊重阿拉伯人的民主选择”,可以说,正是这一姿态,直接促成了“阿拉伯之春”的爆发,这也成为奥巴马为数不多的外交得分点。但如今,奥巴马和美国强力阻止巴勒斯坦“入联”,显然不利于美国在中东的政治形象,并可能令“阿拉伯之春”变味。因为走上街头的那些阿拉伯人,普遍支持巴勒斯坦建国,且据最新民调,83%的巴勒斯坦人支持“入联”,即使这并不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准。但美国如今的姿态,显然和此前这些动人的、铿锵有力的言辞背道而驰。

沙特的费萨尔亲王说得好,美国在安理会强硬阻挠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的要求,就会引火烧身,令其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进一步下降,这不仅会令伊朗影响力上升,还会间接影响以色列的地区安全形势。事实上,只要巴勒斯坦坚持“入联”申请,奥巴马不论作何选项,都可能令“阿拉伯之春”的外交收获前功尽弃,并让阿拉伯人重新想起美国“以色列庇护者”的传统形象,从而丧失“阿拉伯变革领航员”和“中东和平调节者及裁判”的资格。

然而,奥巴马却又无法对巴勒斯坦人妥协。

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盟友和战略重心,在埃及穆巴拉克政权倒台,土耳其“自说自话”色彩愈益浓厚的今天,以色列的安全形势急转直下,但其重要性却不降反升,已成了“丢不得的棋子”。既然以色列政府绝不肯在这一问题上退让,那么奥巴马也别无选择。

不仅如此,犹太人和亲以色列势力在美国政坛举足轻重,不仅具有强大的“院外游说能力”,且是美国两党政治的重要金主,奥巴马在目前支持率低迷的情况下,绝不敢在选举年之前贸然改变美国支持以色列的一贯立场,以免得罪至关重要的犹太捐款阶层和支持者。尽管根据民调,美国犹太选民对奥巴马的支持率要高于平均(目前前者是54%,后者只有41%),而两个数据的年度曲线轨迹趋势基本相同,这表明奥巴马的中东政策对美国犹太人的影响可能有限。但大选在即,奥巴马显然不愿冒险,他宁可在危险的巴以问题上向美国传统政策靠拢,并不惜付出可能得罪阿拉伯人的代价,也不愿冒着可能得罪金主及选票的风险改弦更张。

正因如此,奥巴马只能在“中东和平路线图”这一关键问题上装聋作哑,尽管巴勒斯坦“入联”、“建国”,以及以色列停建犹太人定居点,都是奥巴马自己3年前所提出的“巴以和平目标”,但他对以色列政府的施压也只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点到为止”。尽管他并非不知道,说轻了便如隔靴搔痒毫无作用(其实哪怕说重了也未必有啥用处),但重话说得多了、过了,弄不好就要付出国内选举前景的现实代价,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入联”前景暗淡
从目前情况看,尽管提交申请本身已令美国狼狈不堪,但在安理会上谋求“入联”,几乎变成一项不可能成功的任务。因为巴勒斯坦无论如何都斗不过美国手上那张关键性的否决票。

一些分析家认为,在安理会闯关失败后,巴勒斯坦可能谋求类似梵蒂冈的“高级观察员”资格。但应该看到,巴勒斯坦自治权力机构的“入联”在以色列、美国看来是“大胆妄为”,在阿拉伯世界和巴勒斯坦内部,则被普遍视作“极大的让步”。因为这意味着承认1967年边界为巴以正式国界,即默认此前以色列所侵占的巴勒斯坦人土地被割让的既成事实。统治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正是以此为由,宣布不承认、不支持阿巴斯的“入联”举措,倘“入联”不成退而求其次,即便成功,也会被哈马斯渲染为“丧权辱国”的“外交失败”。

如果安理会“入联”此路不通,之后的交涉也前景渺茫,巴勒斯坦自治权力机构很可能孤注一掷,转而寻求在联大直接表决巴勒斯坦的“入联”申请,目前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中,可能有125个左右会支持这一提案(巴勒斯坦外长则估计会有130多个),巴勒斯坦很可能获得超过绝对多数(70%)的选票,不管联大程序是否能确认巴勒斯坦循此“入联”的合法性,倘届时真的出现如此场景,将是对美国威望的更沉重打击。

事实上,不论这次“入联”风波最终会发酵成如何,巴以的问题终究还是要靠巴以的双边对话来解决。问题在于,美国和以色列一方面逼迫巴“必须且只能”通过巴以谈判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却又在实际上让这一谈判不可能获得任何成果。

巴勒斯坦问题拖了大半个世纪,双方的立场(或“先决条件”)昭然若揭且针锋相对:承认不承认以色列;承认不承认巴勒斯坦国;巴勒斯坦国的边界如何划定。任何不涉及上述三个议题的“谈判”,都是既难有结果,也无甚意义的。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