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 Chinamart

就像是一个围城,里面的想出去,外面的想进来。两位在迪拜工作的父母想了很多办法,让孩子进入一所迪拜的英文幼儿园,他们在想,无论如何,幼儿园一毕业,他们又都要把孩子再带回国,将孩子带回中国接受基础教育,但国内的基础教育让他们又爱又恨。

32岁的南希(化名)已经在迪拜工作生活了8年,孩子如今已经3岁了,即将到上幼儿园的年纪。她思考了许久,还是想让孩子在迪拜上到小学,“因为孩子在身边才是关键”。但心里一直忐忑的是孩子未来的中文水平能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实在不行就让孩子小学回国读”。

彤彤(化名)在迪拜上学也半年了,她的妈妈刘美(化名)对记者说:觉得教育上和国内最大的区别是:孩子没有压力,老师会有对错之分,但没有把孩子分成优等生和差等生的区别,不仅是学习,也包括运动,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在学校保持自信,班里不固定座位,孩子们随便选座位坐,所以孩子从小就没有压力造成的焦虑感,性格上会比较平和。

不仅大部分在迪拜生活工作并且决定定居的中国人有着与南希和刘美类似的想法,迪拜社会中许多“新华人父母”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难以抉择。

迪拜小学:提倡孩子在实践中学习

据了解,目前在迪拜工作生活的中国人已经约30万人。他们的个人博客或是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逐渐成为了中国人获得迪拜地区信息的一扇窗口。“希望我们对生活的经验、感触乃至价值观判断等,能给大家呈现一个较为真实的迪拜”,马文(化名)在“奋斗在迪拜”门户网站上十分活跃,他说,“这比笼统的宏观介绍更有实际意义”。在这个网站上,他介绍了自己儿子在迪拜的美国学校念小学的经历。

“儿子因为各种原因来了迪拜上学,3月份就来这个学校面试了.这个学校以前很少招中国孩子。近两千人里头最多一两个中国孩子。课程上面高二前全是美国教材,高二高三要换成国际学校教材。小学每天要学阿拉伯语40分钟.初中后选西班牙语或法语。每周两节体育,一节游泳,一节艺术,一节音乐,一节计算机。其余都是主课,想想一天七小时,娃儿休息不到两小时呢!谁说美国小孩天天在学校就是玩?”

但这样的学习生活,马文看着说着流利美国英语的儿子,又开始担心一个问题:“孩子这一下去中文要忘光啦?”

就像一个围城,里面的想出去,外面的想进来。马文认为良好的基础教育能使孩子受益终身,因为一段时间后他觉得无论如何,儿子还是要回国内上一段时间小学。

华人家长:不希望孩子在迪拜只剩一张华人面孔

大部分华人家长决定让子女回国读小学,还基于一个重要考虑,学中文。

马文到迪拜后虽然没在华人圈里生活和工作,但一直保持着中国情结:我从哪里来,语言从哪里来,“我总觉得我们要有根——我的孩子要有中国根”。

老余的大女儿是六年级毕业来到迪拜,中文基本保留了下来。但大多数在迪拜出生的孩子,中文都不怎么会写了。每次在聚会上,老余和夫人发现,“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也很想学中文,但是已经很难了。”

“迪拜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就要比现在更加国际化、全球化。如今中国市场广阔,中阿两个国家之间的机会很多。”老余说。“我们真心的希望,在迪拜能有一所华侨学校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将会更放心的把家安在迪拜,努力生活工作着。”


如今的迪拜,这两个字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财富。但是却很少人会深入地去想想为什么这样的奇迹没有诞生在世界其它富有的地方,而只发生在迪拜这一座沙漠之城?为什么迪拜这座城市在历经众多的经济危机和各种困难后还能够持续活力十足地发展下去并且呈现出新的前景?这个首先要归功于迪拜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投资的力度。因此,作为迪拜华人的一分子,我们更要多多关注华人在迪拜的受教育情况和入学状况,为广大在迪拜工作生活的华人们提供最真实的迪拜教育信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从孩子和家长的视角重点关注迪拜适龄儿童上学的那些事儿,集结成篇,也欢迎大家如果有任何经验之谈或者小故事想要与大家分享,可以及时与我们联系。

32 Replies to “我们在迪拜上小学”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