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 中金在线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链接

位于阿拉伯半岛中部、阿拉伯湾南岸,热带沙漠气候天热少雨,但是作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口最多的酋长国迪拜,却有着傲人的经济成就——世界著名的经济、金融中心、中东最大的自由贸易中心、阿联酋70%非石油贸易集散中心。

更为矛盾的是,以零税率闻名全球的迪拜自贸区,在其石油收入只占GDP收入6%的情况下,迪拜大大小小的自贸区,为其贡献了大部分收入。

据迪拜统计中心发布的数据,2012年,迪拜实际GDP达3184亿迪拉姆(约合867亿美元),较2011年的3049亿迪拉姆(约合83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4%,增长率为2009年以来的最高。

既然免税,那就意味着政府不可能从税收获得收入,那么,持续增长的GDP,以及政府收入从何而来?不靠收税,在沙漠中发展起来的迪拜,又有什么创收妙方?其对目前正积极申报自贸区的中国西部内陆城市又有什么启示?

日前,带着上述问题,《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前往迪拜,并和一些在迪拜做生意的中国人,以及迪拜杰贝阿里自贸区副总裁阿德尔(adil zarooni)等当地人士做了交谈。

“第三只手”挣钱

“这个国家很多的人是不工作的,要工作也是在政府部门,他们基本都是靠酋长养着,每个月会发消费卡,你可以用卡去购买你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很多当地人连5万迪拉姆的存款都没有,但是他们生活却很舒服,医疗、教育都是免费,而且每个当地男人如果到了结婚的时间,酋长会送一套价值70万迪拉姆的房子,而且生的孩子也是酋长帮着养,他们没有生活的压力。”一位在迪拜生活十五年的旅游行业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不依靠石油的迪拜如何做到这点?

“迪拜政府其实就是一个大的跨国公司,迪拜酋长是一个很潇洒的人,他就是筑巢引凤,你们都来投资,我该收4%的房产费,不管你是买还是卖,都收你的费用,包括每个酒店的费用。”曾经在迪拜伊斯兰事务慈善活动劳动局工作生活了近20年的勉金龙说。

“免税”大旗下,迪拜依靠租金以及提供服务收取费用赚钱。

“我们完全被迪拜政府百分之百控股。对于客户,我们是政府机构,企业的营业执照等证照,都由我们来完成。同时我们也是房东。我们将仓库、办公室或者土地租赁给我们的投资者。”阿德尔说。

阿德尔表示,从经济的影响力来讲,一方面他们对迪拜的GDP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从公司角度来讲,产生利润的第一大来源就是基础设施的租赁,而租赁之外,他们还有一些行政管理上的服务收费,包括企业的证照年检、注册等一些收费。

对于收费,迪拜保持着薄利多销的特色。一位在当地从事保险业的女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迪拜对企业的收费非常低,但是个人到哪里都要交费,只要到政府办事基本上都是收费,比如签证,两年换一次,押金3000迪拉姆,签证费3000迪拉姆,另外还要交500迪拉姆的合作医疗卡费用,这些必须都要交给政府部门。”

据在杰贝阿里自贸区工作的中国籍员工余晓磊介绍,截至2011年,迪拜的贸易总额达到2971亿美元,有1860多家物流公司为这些贸易提供支持,同时围绕着这些物流设施以及物流建设,有着130条航空线,以及150条铁路线,酒店旅客1250万人,全年船舶停靠次数超过13000次,而正在设计的新机场货运能力达1200万吨,客运能力达1.2亿~1.6亿人次。

“我们公司现在每个月就要办签证1500个。”迪拜侨联旅行社的郭先生对本报记者说。

在勉金龙看来,迪拜所谓的免税之后,有着强力赚钱能力的“第三只手”。

“作为有限资源,石油总有一天是会开发完的,迪拜靠什么发展呢?将来也许要收税,他们也正在研究,但是当前,他们是通过收费的方式,把钱挣到迪拜的腰包。”勉金龙说。

据勉金龙介绍,一般房产交易,进行登记就要交2%~4%的手续费,政府有很多层面的收费,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旅游消费观光者,人群来了,收的费用就涨上去了,而迪拜80%的酒店业控制在本地人手里。

此外,本地人还通过保人制度赚钱。“自贸区里的企业不需要保人,但是自贸区外的公司需要保人,而且还必须是本地居民,在股份上占51%的比例,私下有个约定,他每年只拿保费,不干涉公司的利润分配和运作。”勉金龙表示。

勉金龙说:“有的人给很多公司当保人,钱很轻松地赚到手。保人制度其实就是一种国家制度,一种变相的收费,只不过国家没有收,而是惠利于民了。”

而自2003年起,迪拜旅游业的收入已超过石油收入,占据GDP 10%以上的份额,旅游业还解决了迪拜25%的就业率。迪拜的观光住宿人数,从1996年近200万人,在2010年时,已经达到了每年1500万人。

除了上述“第三只手”,迪拜还有另外两只手“筑巢”。

两只手“筑巢引凤”

世界上最大的机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岛、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滑雪场等等,只要是能用钱做到的,迪拜都做到了世界极致。

“迪拜酋长今天搞这个项目,明天搞那个项目,总而言之还是筑巢引凤,空手套白狼,你们投资,我把地方划出来。”勉金龙说。

据勉金龙介绍,迪拜发展到今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上世纪初开始,迪拜就做很多大动作,只不过并不为人所知。“一个个世界第一的建筑,显示出来的是迪拜酋长的高明之处,那就是他一直靠这种营销手段,不断推陈出新让世界新奇以刺激旅游。”。

上世纪90年代末,迪拜政府开始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特别是2003年以来,迪拜房地产业发展空前高涨和火热。“当时全球50%的塔吊和起重机都集中在了迪拜。”中国海外集团高级经理朱健对本报记者说。

对于中国海外集团,尽管金融危机时,迪拜政府还欠着他们以及日本建筑商数以亿计的费用,但是他们仍然没有放弃迪拜。

“为什么我们仍希望做一些投资呢?是由于迪拜特殊的地理环境,它是中东地区的一个中转站,这个地区政治上又非常稳定,所以很多的资金来回经过这里。迪拜房地产从2013年以来,其实以30%以上的速度在复苏。所以我想中国人是有机会的,如果抓住机会,应该是有所作为的。”朱健说。

而除了这些,真正能够留住人的,还是迪拜打造的自贸区。对于资金的流向,一定是先选择安全的港湾,以及获利最大化,这也是所有资金的期待,而迪拜能满足你。

软硬两手强的自贸区

旅游之外,杰贝阿里自贸区吸引投资者有着更强的实力,软件、硬件一应俱全,一并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我们贸易区本身最主要吸引的投资者是一些投资能够带来大量的物流的流转,以及货物的流转。这个是我们为什么主要将我们的注意力放在贸易公司,以及物流公司的身上。”阿德尔说。

据阿德尔介绍,从整个地区和经济层面看,这个地区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市场的容量相当大,这些需求必须通过一些途径来满足,为此,对于杰贝阿里自贸区,他们最主要的一个提议,是物流为解决途径。

“我们的客户当中只有20%为工业生产和加工的部分,剩下的是由贸易和物流等行业所构成。20%的工业产品通过我们的港口,通过我们的企业内部的联系可以将他们的触角延伸到周边的一些国家。”阿德尔说。

截至今天,杰贝阿里自贸区,入驻近7200家公司,这些企业来自约132个国家,其中190多家的企业来自中国,其中主要的又是大型中国国企。

阿德尔表示,杰贝阿里自贸区,不仅有着优越的地理优势,以及软硬件配套措施,更重要的是这里没有任何政治背景,没有个人所得税等等,自由区资金和资本可以百分之百地转入,无需提供任何的报备。


让全世界的钱都来迪拜,只要是能够提供的方式,迪拜一应而全。在杰贝阿里自贸区的行政机构办事,一个企业只需要一天就可以办理完所有的入驻手续,而且不用走出大楼。

在招商层面,杰贝阿里自贸区为了方便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投资者,他们负责相关业务的人也来自对应的国家,本报记者发现,在这样一个相当于政府部门的机构里,各种肤色的办公人士组成了一幅奇特的画面。

迪拜模式无疑也类似于网络盈利模式,即提供一个所谓的免费平台,吸引人来,只要人来了,钱也就来了。中国当前已经开辟了24个综合保税区,同时批准了宁夏建立内陆开放型试验区。

而从2010年召开的中阿经贸论坛,不仅是迪拜获取投资的机遇,也是中国以及宁夏的一次国际合作盛会,在宁夏全区域作为内陆开放型试验区的同时,目前,中阿经贸论坛已成为它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

“迪拜模式,作为一个区域来讲,是可以有借鉴的意义,中国很多的保税区无法效仿迪拜。”上海自贸区研究院秘书长陈波说。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