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大家都知道阿联酋是土豪国,但恐怕很多人不知道,所谓的土豪金,其实也加入了不少“咖喱味”。

要问阿联酋最有钱的人群,估计所有人都会联想到这边的王孙贵族,但毕竟王室的钱都来自于祖上积德,拿投胎的活儿问鼎江湖就有点欺负人了,所以一般不能算到常规的富豪榜里去,只有那些靠真枪实弹一发一发打下来的财富江山,才考验富豪们的真本事。

根据福布斯发布的《2023全球亿万富豪榜》阿联酋篇,阿联酋最富有的10位亿万富翁中,居然有6个来自印度,几乎屠榜,相比之下,阿联酋本地人只占到了3个席位。

阿联酋最富有的10个人/ 图源:khaleejtimes

其中2023最新的阿联酋首富是来自俄罗斯的帕维尔⋅杜罗夫(Pavel Durov),净资产达到115亿美元,他是知名的匿名社交软件Telegram Messenger(小飞机)的创始人。但帕维尔⋅杜罗夫是疫情后才来迪拜的得益于天时地利的财富新贵,而位列第二的那位长期霸榜的“大人”,才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优素福⋅阿里(Yusuff Ali MA),来自印度喀拉拉邦,是迪拜LuLu Group International的创始人兼董事长,以净资产53亿美元,总资产72亿美元位列榜单第二。然而在疫情前,优素福⋅阿里几乎长期霸占第一的位置,是公认阿联酋最有钱的商人,同时也是中东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印度人。他不仅是最早拿到阿联酋十年黄金签证的外国人之一,也是沙特第一个获得高级居留权的印度人。

优素福⋅阿里最近还获得了阿布扎比政府颁发的
最高民间奖“阿布扎比奖”,直接从阿联酋总统中接过了奖杯
图源: LuLu集团官网

优素福⋅阿里创造的LuLu Group是中东地区最大的零售集团,年营业额达80亿美元,阿联酋到处都能看到的LuLu centre超市就是他的资产之一。

优素福⋅阿里不光有钱,而且还是一个屌丝逆袭,咸鱼翻身的终极典范,其创业故事堪比现代爽文,足以激励所有印度人细细品读,然后接着埋头苦干。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阿联酋的传奇印度人的开挂人生。


阿联酋,印度版的「闯关东」 

众所周知,迪拜的印度人非常非常多。根据阿联酋2023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阿联酋的本国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1.48%(117万)而印度人占到了27.49%(280万),全“酋”第一。很多印度人喜欢开玩笑说,迪拜和阿布扎比是印度最干净的城市。

Karama街区是迪拜最大的印度人生活区图源:HIDUBAI FOCUS

此外,根据2022年的数据,在阿联酋的印度公司总数达到了8.3万家,有60%的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经济学人》杂志直言不讳地说道,“在迪拜生活,绕不开印度商业”。

关于为什么印度人衷情于来阿联酋,其实是有其时代背景的。

在阿联酋还没有建国的部落时期,这片土地上小国林立,内乱不断。1820年,英国入侵该地区,并于1853年强迫各个国家签订《永久休战条约》,将其命名为“特鲁西尔诸国”(Trucial States,也称为停战诸国),由英国政府提供保护,也致使这里的很多行政职权都落入了英国人之手。

为了方便,英国人直接从英属印度调人去管理,政治上的联系也带动了经济和商业上的往来,比如过去这里的珍珠和黄金贸易、货币体系、邮政通信等基本都和印度有关,所以印度和海湾地区有着悠久的渊源,且印度人要比当时的海湾人富裕很多。

直到1966年,海湾国家还在使用一种被称为“海湾卢比”的印度卢比,
印度与海湾地区的联系之深,由此可见/ 图源:维基百科

而随着海湾地区石油的发现,事情发生了反转,海湾国家一下子翻身当地主了,并诞生了大量的工作机会,且因为本地人口少且教育水平低,急需大量人口填补这些空缺,而一直以来与海湾地区渊源颇深的印度人则抓住了这个机会 —— 曾经的印度领导成了海湾打工人,曾经的海湾卖鱼仔成了印度包工头……大量的印度人的持续涌入,使他们逐渐成为了海湾地区建筑、零售、金融服务、医疗保健、制造和运输等行业的关键人种,同时“到阿联酋/海湾国家去”也成为了印度社会的一种常态,是印度移居海外地区的主要阵地。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优素福⋅阿里来到了阿联酋。


印度穷小子的“首富”之路

1955年11月15日,优素福⋅阿里出生在印度喀拉拉邦Thrissur地区Nattika村的一个穆斯林家庭,在一个名叫St. Xavier的高中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总之在优素福⋅阿里的青少年时期,他就是一个一切都看似平平无奇的路人甲。

2021年,优素福⋅阿里重回他曾就读的高中
图源:keralakaumudi

高中毕业后,啥都没有的优素福⋅阿里却有一个梦想,就是立志成为一名企业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值印度人奔赴海湾国家的浪潮,追梦少年优素福⋅阿里决定把目光投向海的彼岸 —— 阿联酋

1973年,才建国2年的阿联酋还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阶段,充满着机会。而恰好,优素福⋅阿里的叔叔阿卜杜拉(M K Abdullah)在阿布扎比经营着一家小型分销企业,于是优素福⋅阿里决定去找叔叔碰碰运气。

1973年12月31日,优素福⋅阿里从孟买出发,搭乘一艘名为“Dumra”的轮船于清晨时分抵达迪拜的拉希德港,而等他从港口出来,已经是晚上十点左右。彼时的阿联酋远没有现在繁华,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很多道路都是单行道,之后优素福⋅阿里搭上一辆蓝色皮卡,花了近四个小时,才从迪拜赶到阿布扎比。

优素福⋅阿里旧护照上的拉希德港入境章
图源:khaleejtimes

加入叔叔的小型分销企业后,优素福⋅阿里非常勤奋,从装货、驾驶卡车到送货,几乎什么活都干过,而且他非常有商业头脑,坚持让叔叔的企业走向业务多元化,开始从印度和欧洲进口和分销海产品和冷冻肉类,并向酒店和餐饮集团提供分销和进口服务,同时相关业务也很快扩展到非食品类。到20世纪80年代,优素福⋅阿里经过十年的奋斗努力,已经让这家企业在阿联酋的食品批发和零售市场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年轻时候的优素福⋅阿里 /图源:khaleejtimes

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Continent集团(现在的家乐福)的进入,阿联酋的零售业格局迎来转折,市场从传统的杂货店模式,转向大型的商超模式。虽然优素福⋅阿里做分销代理做得不错,但在这股大浪潮下,他做出了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便是创办了Lulu公司,并在阿布扎比开设了第一家LuLu综合型超市。虽然笔者没有找到确切的线索,但根据推测,LuLu的前身很可能就是叔叔的那家企业。

然而优素福⋅阿里的新事业在刚开始的时候并非一帆风顺。1991年1月,Lulu超市开业,但在其开业的当天,海湾战争爆发了,地区经济发生了大动荡,优素福⋅阿里的许多印度同胞纷纷逃难回国,但他依然咬牙坚持了下去。

LuLu超市/ 图源:moec.gov.ae

2000年,优素福⋅阿里进军迪拜,在迪拜开了第一家LuLu超市,并展开了积极的扩张计划。凭借优素福⋅阿里做了多年分销商的经验和资源积累,LuLu超市开创独有的模式,省去了中间商环节,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和批量采购体系,通过降低成本而让利于民,LuLu超市的商品往往比其他超市更加物美价廉,因此吸引了许多中低收入人群前去购物。

根据官网介绍
LuLu超市每天为超过110万的购物者提供服务
图源:LuLu集团官网

而阿联酋最大的中低收入人群正是优素福⋅阿里的父老乡亲们,以及老邻居的巴基斯坦人,印巴人的群体几乎占据了阿联酋的半壁江山,也成为LuLu超市不可撼动的基本盘。随着阿联酋的人口增长,越来越多的印巴人来到这里谋生,也使得LuLu的事业一路长虹,发展成中东首屈一指的商超集团,随后Lulu也在科威特、卡塔尔、沙特、巴林、阿曼和也门等国开设了多家门店超市。优素福⋅阿里曾表示,LuLu集团控制着中东地区近1/3的杂货零售额。

优素福⋅阿里2023年把LuLu超市开进了迪拜购物中心
图源:LuLu集团官网

如今,Lulu集团已经成为了一家高度多元化的企业集团,在中东、亚洲、美国和欧洲的2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拥有260家商超和24家购物中心,员工总数超过6.5万人,年营业额达80亿美元。其业务范围包括大型超市运营、购物中心开发、商品制造和贸易、酒店资产和房地产。

而LuLu的掌门人优素福⋅阿里,那个当年乘船来到阿联酋的18岁穷小子,已成长为名声显赫,身家超过70亿美元的超级富豪,在许多年里蝉联阿联酋富豪榜榜首,与阿联酋统治者关系密切,被喻为海湾地区最有权势的印度人之一。

优素福⋅阿里与已故的阿联酋国父
谢赫⋅扎耶德⋅本⋅苏丹⋅阿勒纳哈扬(上图)
优素福⋅阿里与现任的阿联酋总统
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下图)
图源:khaleejtimes

纵使腰缠万贯,优素福⋅阿里还有着更大的野心,根据彭博社的报道,Lulu集团正在筹集100亿迪拉姆,为潜在的IPO再融资。在去年推迟了上市计划后,Lulu集团正在调整资本结构,准备在今年上市。他的传奇,还在继续。


阿联酋的其他印度富豪们

虽然优素福⋅阿里是阿联酋最有名的印度富豪,但其他能上榜的富豪也绝非省油的灯。

位列阿联酋第三富的同样是一名印度人,米奇·贾格迪安尼 (Micky Jagtiani),净资产52亿美元,仅比优素福⋅阿里少了1亿美元,是阿联酋第二有钱的印度人,全球排名第511位。他是迪拜零售业巨头Landmark Group的创始人兼董事长。不幸的是,他由于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已于2023年的5月26日去世,享年70岁。

米奇·贾格迪安尼曾在伦敦就读会计学校,但最终辍学,以打扫酒店和开出租车为生。米奇·贾格迪安尼的发家史始于1973年,当时他用全部身家 —— 6000美元,在巴林创办了面向南亚居民的Landmark婴儿用品店。1992年他搬到迪拜,正好赶上迪拜零售业模式转型,一举将Landmark打造成中东和印度最大的零售和酒店集团之一。

米奇·贾格迪安尼历年的财富变化 /图源:Forbes

排名阿联酋第五富的也是印度人,拉维·皮莱(B. Ravi Pillai),净资产32亿美元,全球排名第905位。他是建筑企业PR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曾在家乡喀拉拉邦开过一个小的建筑企业,破产后前往沙特。1978年,在当地一位合作伙伴的帮助下,他重新创业,将PR集团打造成为了重量级的建筑企业。

拉维·皮莱历年的财富变化 /图源:Forbes

与Mashreq银行创始人并列第六的富豪也来自印度,桑尼·瓦尔基 (Sunny Varkey),净资产30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982位。他来自印度的喀拉拉邦,是知名教育管理集团GEMS Education的创始人兼执行主席,GEMS也是全球最大的从私立幼儿园至12年级的学校运营商,在十多个国家拥有80多所学校。相信在阿联酋有不少华人的子女,就在GEMS旗下的学校里上学。

桑尼·瓦尔基历年的财富变化 /图源:Forbes

阿联酋富豪榜排行老八的也是一位印度人,珠宝大亨乔伊·阿卢卡斯 (Joy Alukkas),净资产28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067位。他是珠宝连锁店Joyalukkas Group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他的父亲也是一名珠宝商人,可谓从小就和珠宝打交道。在大学辍学后,乔伊·阿卢卡斯于1987年前往阿布扎比,开设了自己家族在海外的第一家商店,之后,创办了Joyalukkas品牌。而他同样来自印度的喀拉拉邦。

乔伊·阿卢卡斯历年的财富变化 /图源:Forbes

阿联酋富豪榜第十位依然被印度人占据,沙姆薛尔·瓦利尔(Shamsheer Vayalil),净资产22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1368位,而且又又又是一名出生于喀拉拉邦的印度人。沙姆薛尔·瓦利尔出生于一个商人世家,学医后移居中东,在当地一家医院担任放射科医生。随后他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贵人,就是前文提到的阿联酋最富的印度人优素福⋅阿里,在其支持下,沙姆薛尔·瓦利尔于2007年在阿布扎比创办了一家医院。如今,他创办的Burjeel Holdings已拥有16家医院和24个医疗中心。

沙姆薛尔·瓦利尔历年的财富变化 /图源:Forbes




海湾印度富豪发源地 – 喀拉拉

纵观登上阿联酋十大富豪榜的印度富豪们,相信很多人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就是上榜的6位印度富豪居然有5位来自印度的喀拉拉邦(Kerala),那这个喀拉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福地,居然在海湾国家出产了如此多的印度富豪。

红色区域为喀拉拉邦,距离海湾地区并非是印度最近的

图源:谷歌地图喀拉拉是印度的一个邦,这个”邦”的概念有点类似美国的洲和中国的省。喀拉拉邦位于印度的最南部,是一个主打农业的邦。喀拉拉人被称为Keralites,由于喀拉拉人主要语言是马拉雅拉姆语(Malayalam),喀拉拉的海外移民也常被称为Malayalees

喀拉拉的环境大概是这样的,很农业
图源:walksworldwide.com

事实上,并非喀拉拉邦盛产海湾富豪,而是海湾地区的印度人里,喀拉拉邦是最人多势众的。根据迪拜印度人的坊间传闻,迪拜70%左右的印度人都来自喀拉拉邦,远超其他地区的印度人,海湾其他地区估计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根据不完全统计,迪拜的喀拉拉人超过100万,而喀拉拉邦的首府特里凡得琅(Trivandrum)总人口也只有95万,也就是说生活在迪拜的喀拉拉人居然比喀拉拉的首府还要多,非常令人震撼。

一个主打农业的印度小邦,距离上也并非离中东最近,凭什么把海湾国家给填满了,这不外乎天时地利人和。

一方面,在石油工业之前,喀拉拉邦作为印度的农业大邦,已经是海湾地区的香料和农产品最大供应方之一,一些早期的喀拉拉人已经对海湾国家轻车熟路。同时由于参与农业的国际贸易,喀拉拉邦自古就非常开放,与外来文化的联系极为密切,在大多数印度人还目不识丁的时期,就已经有许多传教士来到喀拉拉邦建立教育机构,以确保每个喀拉拉人都能阅读和写作。

所以别看喀拉拉邦农民出身,但从古至今都是印度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印度著名的人文胜地,但吃亏的是喀拉拉本地的就业机会比较少,好在20世纪60年代,石油的发现改变了海湾国家的命运,也产生了大量的工作机会,这让喀拉拉人看到了希望。

除了喀拉拉人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喀拉拉邦还有着21%的穆斯林人口,高于印度14%的平均值,许多喀拉拉人可以非常适应伊斯兰国家的文化和生活。这两大要素使得海湾国家的劳务公司首先就把招聘需求给到了喀拉拉邦,据传当时在喀拉拉招工的劳务中介都发了一笔横财。

1975年,迪拜卓美亚路上拖油的工人
图源:Flickr

在20世纪70-80年代,大量印度人前往海湾捞金,出现了 “Gulf Boom” (海湾”大爆炸”)的热潮,其中又以喀拉拉人首当其冲。在这股潮流下,甚至改变了喀拉拉邦的经济结构,基于大量的海外移民,海外汇款居然成为喀拉拉邦主要的经济来源。2003年有一组数据,当时汇往喀拉拉的钱是喀拉拉邦财政收入的1.74倍,是出口外汇的15-18倍。在2005年,估计有70亿美元的汇款由印度移民汇往印度,其中60%汇往喀拉拉邦。

大量喀拉拉人涌入海湾国家,通过裙带关系带来了更多的喀拉拉人。许多喀拉拉青年往往在完成教育后就直接前往海湾国家找工作。相传喀拉拉邦的每个家庭中至少有2至3个家庭成员居住在海湾国家,这些人半数都很少回到他们的故乡,而沉迷于这里奢华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总之,在海湾国家庞大的喀拉拉人口基数下,出现顶级富豪只是一个概率问题。6个印度富豪5个来自喀拉拉邦,似乎也变得合理起来。

然而,纵使阿联酋有着令人侧目的顶级印度富豪,但也同样拥有着海量的印度穷苦劳工和收入一般般的印度工薪阶层,这样一平均后,印度社群在阿联酋实在称不上“高人一等”,综合社会地位其实相当一般,但凭着历史悠久的渗透和几代人的努力,阿联酋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印度人,满城的咖喱香气将永不散去。

图源:jadaliyy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