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中国表示同意将沙特列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国,扩大双方人员往来和人文交流。

9月20日,中国与沙特在北京签署《中国旅游团队赴沙特阿拉伯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沙特被正式列入中国公民出境团队旅游目的地名单。

由此,中国公民今后可组团前往沙特旅游。沙特旅游局首席执行官法赫德·哈米达丁是本次签约仪式的沙方代表之一,他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表示,对沙特而言,中国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重要意义


沙特已为欢迎中国客人做好了准备

“谅解备忘录传递了三层重要内涵,即当前沙中两国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亲密和信任高度;沙特政府与民间都无比欢迎中国客人,并为此做好了准备;每一个中国客人都能获得宾至如归的体验。”哈米达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沙中两国一直维持着友好、密切的双边关系,包括今年早些时候成功举办的中阿合作论坛和沙特中国路演活动,这些都表明了沙特致力于成为中国的经济与战略合作伙伴。

去年12月8日,中国政府与沙特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沙特阿拉伯王国政府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愿景”对接实施方案》,共同推进两国基础设施、产能、能源、贸易和投资、财金、人文等领域合作。

哈米达丁表示,他完全赞同“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助力沙特实现“2030愿景”,“一带一路”倡议代表着能够产生更多合作机遇,它是沙特与中国握手的基石。有了“一带一路”,人员和货物流动起来了,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变得丰富了。


沙中感情是“双向奔赴”

在本次采访过程中,《环球时报》记者感受最深的便是沙特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刚到达采访地点时,沙特朋友就热情地端上招牌的阿拉伯咖啡和枣子,采访结束后,哈米达丁主动邀请记者进行合影留念,并表示非常感谢能有机会接触《环球时报》的读者。

哈米达丁说,“这是我第二次访问中国,我对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慷慨善良印象深刻,所以我也期待以阿拉伯的哈法瓦式热情招待中国朋友。”

哈米达丁表示,对沙特而言,中国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因为,中国是沙特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在经济与科技上的合作以“光速”在发展,更重要的是,两国在文化上有诸多相似性,人们都为本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而感到骄傲。“沙中都是具有开放心态、不固步自封的国家,沙特人信任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因为这能贴近我们的内心。”

《环球时报》记者日前采访时发现,包括沙特在内的阿拉伯青年对华好感在增强。对此,哈米达丁认为,沙特与中国的民间感情是一种“双向奔赴”,中国尊重他国文化,沙特当然同样尊重中国文化。“中国人怀着对文化的憧憬来到沙特,沙特人民也完全会热情地招待。”


力争到2030年接待300万中国旅客

哈米达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为了获得被中国官方认证的“身份”,他们付出了许多努力。“我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开通新航线,在机场设置中文标识,引入中国人熟悉的移动支付方式,提供中国人爱喝的热水。”

据悉,在这份谅解备忘录签署前,沙特公布了一系列面向中国市场的重要举措。例如,沙特已经向中国开放了电子签证和落地签,为搭乘沙特阿拉伯航空的旅客提供96小时过境签证,并提供免费酒店住宿。沙特阿拉伯航空最近推出了吉达-北京和利雅得-北京两条直飞航线,银联网络已经进驻沙特五十多万商户,覆盖面超60%。而这份谅解备忘录也将为中国旅游团队赴沙特旅游提供更多便利。

据哈米达丁介绍,截至目前,沙特今年已经接待了9万名中国游客,而他们的整体目标是力争到2030年接待300万中国旅客。“中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有着强大的购买力,并且热爱旅游,沙特认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沙特是中东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独特的旅游目的地。

哈米达丁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沙特不只有沙漠和炎热,还有绿洲、山丘、海边等不同自然风光,有11000处考古遗址,并且春秋两季气候宜人,晚间适合吹风散步。

哈米达丁推荐说,埃尔奥拉是沙特最值得体验的目的地之一,那里有记录人类千年文明的山谷,有诞生于10世纪的古城堡,还有盛开在沙漠之中的花园绿洲。哈米达丁还提到,沙特经历了巨大的文化变革,如今不再要求女性游客戴长袍和头巾。

本文资料源自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