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毛一鸣

印度人是迪拜绕不开的民族,足足有300多万的印度人生活在阿联酋,是全球印度移民最多的国家。而整个阿联酋一共也只有900万人口,印度人占到了1/3,要是算上另外15%的巴基斯坦人,那么阿联酋将近一半的人口被印巴人垄断,而阿联酋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只占12%,在阿联酋的中国人,还不到30万(3%)。外表金灿灿的土豪国其实充斥着令人摇头晃脑的咖喱气质。

但如果深扒一下迪拜的印度人,还会有新的发现。虽然我一度理所当然地认为迪拜的印度人应该是均匀地来自印度的五湖四海,但当我被多个印度人告知,迪拜70%-80%的印度人其实都来自印度的喀拉拉(Kerala),内心还是被小震惊了一下,于是赶紧去搜了一下喀拉拉这个地方。

红色区域就是喀拉拉,和迪拜的距离属于不远不近

喀拉拉是印度的一个邦,印度的”邦”有点儿类似美国的洲和中国的省的概念。喀拉拉邦位于印度的最南部,是一个主打农业的邦。喀拉拉人被称为Keralites,由于喀拉拉人主要语言是马拉雅拉姆语(Malayalam),喀拉拉的海外移民也常被称为Malayalees。

喀拉拉邦的画风大概是这样的

根据不完全统计,迪拜的喀拉拉人超过100万,而喀拉拉邦的首府特里凡得琅(Trivandrum)总人口只有95万。也就是说生活在迪拜的喀拉拉人居然比喀拉拉的首府还要多,迪拜简直就是喀拉拉邦的海外省会城市啊。请试想一下在迪拜的浙江人比在杭州的浙江人还要多是什么样的感觉……

一个主打农业的印度小邦,凭什么把迪拜填满了。这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19世纪,世界地图上还没有阿联酋这个名字,当时这片土地称为”特鲁西尔阿曼”(Trucial Oman),受英国的保护,很多行政职能由英国管理。而英国人则委派英属的印度人管理着各个部落和酋长国,这让海湾地区与印度建立了许多共同点,当时印度卢比还曾作为该地区的货币使用。

1957年,在印度印制了称为“海湾卢比”的特别纸币,以便在海湾流通。

到了20世纪,这片土地上的珍珠业开始繁荣,一些移民至此的印度商人开始迁移到沿海城市,并留了下来。早在发现石油之前,迪拜和印度已经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中东和印度之间重要的贸易港口和中转站,该地区的纺织和黄金(走私)贸易基本由印度商人统治。

20世纪60年代,石油的发现改变了海湾的命运,不仅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产生了大量的工作机会。然而受限于人口、教育和劳动力的限制,海湾国家的原生人口,其技能水平无法开采这些埋藏于地底的惊人宝藏,于是大量的工作机会开始面向海外招募。当时印度面临着非常高的失业率,印度人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工作机会,于是印度工人大量涌入海湾各国,也让印度和海湾地区产生更多的联系。

1975年,迪拜卓美亚路上拖油的工人

印度人千千万,即便从地理位置来说,喀拉拉邦也并非距离中东最近的,那么为什么喀拉拉人能够成为海湾印度人中的多数呢?

首先,在殖民时期,海湾地区对香料和农产品的需求就很大,喀拉拉邦作为印度的农业重镇自然早早参与其中,已经与中东及外部世界有着诸多联系。正因此,喀拉拉邦也是一个欢迎外来文化的邦国,早年许多传教士来到喀拉拉邦建立了教育机构,这些机构确保每个喀拉拉人都能阅读和写作。

所以别看喀拉拉农民出身,从古至今喀拉拉邦都是印度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印度著名的人文胜地。但吃亏的是喀拉拉本地的就业机会比较少。

受教育程度高 + 本地缺乏就业机会,喀拉拉人能想得到的出路自然是:

移民!

那么往哪里移民呢?前文已经提到喀拉拉邦很早就已经与海湾地区建立了诸多贸易联系,另一方面在喀拉拉邦有着21%的穆斯林人口,高于印度14%的平均值,许多喀拉拉人可以非常适应伊斯兰国家的文化和生活。当初石油工业所带来的巨大就业机会,喀拉拉人自然是首当其冲的。

为海外地区招募石油工人的劳务公司都把目光首先投向喀拉拉邦,据传当时在喀拉拉招工的劳务中介都发了一笔横财。在20世纪70-80年代,随着石油工业的扩张和自由贸易的增长,海湾地区出现了 “Gulf Boom” (海湾”大爆炸”),大量的喀拉拉人移民至海湾国家工作生活,让海湾地区的印度人有了爆炸性的增长。

“Gulf Boom” 为喀拉拉邦带来了许多影响,甚至改变了邦国的经济结构。因为大量的海外移民,海外汇款居然成为喀拉拉邦主要的经济来源。2003年有一组数据,当时汇往喀拉拉的钱是喀拉拉邦财政收入的1.74倍,是出口外汇的15-18倍。在2005年,估计有70亿美元的汇款由印度移民汇往印度,其中60%汇往喀拉拉邦。

让迪拜钱庄大排长龙的,往往是有着大量汇款需求的印度人

这股移民潮也在喀拉拉邦引发了一些社会现象。比如出现了名词”海湾人”(Gulf man)。即使这些”海湾人”许多来自印度工人阶级和中下阶级,但却因为是海湾移民而逐渐获得了社会地位,男性因为有着相对优渥的收入,在婚恋市场尤其受到高度追捧。

印度有着比中国还要浓郁的社会关系,大量来自喀拉拉的移民在海湾地区生根发芽,从而形成更大的关系网络,从而带来更多的喀拉拉人。喀拉拉少年的发展轨迹往往是出生 – 完成基础学业 – 完成高等教育 – 到阿联酋沙特卡塔尔阿曼科威特找工作。相传喀拉拉邦的每个家庭中至少有2至3个家庭成员居住在海湾国家,这些人半数都很少回到他们的故乡,而沉迷于这里奢华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大量的海外移民让喀拉拉邦出现了人力真空,但没关系,来自邻邦和孟加拉的劳动力会弥补空白,那里从来不缺农民。

阿联酋是海湾地区中喀拉拉人最多的国家,阿联酋的喀拉拉人多到什么程度?有一年阿布扎比大乐透,10个中奖者里7个来自喀拉拉邦。而在迪拜免税店千禧年百万美元大乐透中,27位获奖者就有8个人来自喀拉拉邦。基于人数优势和对彩票的迷之热情,喀拉拉邦成为阿联酋博彩界的常胜将军。

这一家子喀拉拉人中了阿布扎比大乐透
喜提700万迪拉姆奖金

不仅如此,在阿联酋许多名字响当当的印度商人也来自喀拉拉。在中东混过的朋友一定知道LULU超市,创始人Yousuf Ali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喀拉拉人,常年盘踞阿联酋富豪榜前列。而在迪拜常去医院的病友想必也听说过Aster社区诊所,老板Azad Moopen也是一名喀拉拉人。同时迪拜带娃党们一定听说过本地最著名规模最大的教育集团GEMS,虽然走的是英制教育的路线,但创始人Sunny Varkey是一个地道的喀拉拉人。

喀拉拉邦”李嘉诚”
Yousuf Ali堪称全球最有名的喀拉拉人

或许就在你家楼下的Aster诊所
喀拉拉人的~

你家的娃可能一直在给喀拉拉人送钱

阿联酋的零售、医疗和教育这三座民生大山都被喀拉拉人占据了大片江山,还有不少在阿联酋的喀拉拉豪门商人,几乎涉及迪拜经济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喀拉拉人对阿联酋的影响无处不在。

有的华人瞧不起印度人,但很遗憾,迪拜乃至整个海湾地区真的几乎是印度人的主场,中国人在这里的发展和成就远远不及印度人,甚至不及印度的一个喀拉拉邦。当然,这里面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并非中国人的能力不行。但我想说的是,我们很多人只看到印度的劳工、农民和清洁工就觉得他们低人一等,却不知道印度社区中的精英份子才是我们高攀不起的,无论作为朋友还是竞争对手,我们都不应该忽略了他们的团结、努力和智慧。

这个世界的每一种强大,
不过是适于环境的生存之道。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