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韵娴  本站经作者授权转载

xianyou2

在叙利亚存在了半个世纪的雅尔穆克巴勒斯坦难民营就像是一个缩影:IS打进来了,富人和年轻人跑了,穷人和老人留下了。 看这里,就像是在看一场同时间和金钱的赛跑……

1960年,10岁的哈桑被迫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巴勒斯坦,辗转至叙利亚雅尔穆克难民营。2015年,极端武装打进了难民营,在里面摧枯拉朽式地搞破坏,65岁的他再次被迫逃离自己的家。可这次,他却怎样都不愿离开了。

他和他的老伙计们在雅尔穆克难民营入口处,支起了一个小帐篷,帐篷里的墙面上挂着一个简易的纸板,上面写着“回到雅尔穆克”。

xianyou3 xianyou4

这些老伙计,最老的得有八十多岁了,有的还坐着轮椅。

我想讲的不是一个关于情怀的故事,我想讲一个赤裸裸的现实:战争降临时,那些没有资本的往往是受波及最惨的,这个资本包括时间和金钱。

打仗的时候,老人们大多是不愿意走的,因为一方面,根据过往的经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害怕自己的生命长度不够换个地方重头来过;另一方面,用半个世纪和这片土地建立起来的连接早已成为他们归属感和安全感的来源。在他们心里,哪怕雅尔穆克变成一片废墟,也是要回去的。

哈桑说,别小看雅尔穆克,这里七八十岁的巴勒斯坦人,都是用了一辈子的积蓄和时间建造这个家园。自1955年雅尔穆克难民营建成到叙利亚危机之前,这里一度发展成为大马士革郊区的经济中心,里面不仅曾住着25万巴勒斯坦难民,还居住着80万叙利亚人。当时的叙利亚菇凉甚至以嫁给巴勒斯坦人为荣。

xianyou5

尽管老爷爷们还在回味雅尔穆克难民营的辉煌历史,但现实情况是,由于战乱,14万巴勒斯坦人已经相继离开了叙利亚。曾经最大的巴勒斯坦难民营,现在被极端武装分子占据,里面的建筑被打得七零八落,居民也只留下数千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甚至警告说,亚尔穆克难民营已越来越接近成为“死亡营”。

唉,为什么还有数千居民甘冒危险留在这个“死亡营”里呢?他们中的一部分是武装分子的家属,还有一部分实在是因为他们太穷了:在营里呆着,时不时还能接到援助组织的食物接济,出了营连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没有。

xianyou6
是的,他们没有金钱的资本让自己去一个更安全的地方生活。

从一个居住过百万人的经济中心到一个只剩下数千赤贫户的“死亡营”,不过四年时间。虽然不说,但大家都清楚,雅尔穆克已经回不去了。

在伊斯兰国打进雅尔穆克的那一瞬间,里面的每一个人面临的其实都是被动挨打的局面,只不过有着金钱和时间资本的人跑得快一些。

xianyou7

战争年代诞生的浪漫主义故事,不过是因为,太稀少。

哈桑和他的老伙计朋友们依然固执地留在了这里:他们现在散居在难民营周围,盼望着有朝一日可以回家。哈桑说,抛开一切,就像巴勒斯坦诗人达尔维氏说的那样:

اناباقون ما بقي الزعتر والزيتون
我们离不开橄榄生长的土地


背景

位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市郊的亚尔穆克难民营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在高峰时期,曾有25万巴勒斯坦人居住在那里,其中大多是1948年阿拉伯—以色列战争的难民及其后代。4月,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攻进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郊区,占领了位于该地区的亚尔穆克难民营,使难民营及周边地区陷入险恶困境,人道主义状况急剧恶化。滞留在难民营里的人只剩下数千人。

对于很多巴勒斯坦人来说,雅尔穆克难民营是在巴勒斯坦土地以外,唯一曾经聚集过那么多巴勒斯坦人的地方,他们在那里发声,争取巴勒斯坦事业。他们担心如果这一片地方消失了,巴勒斯坦将更难逃脱被世界遗忘的命运。xianyou8 xianyou9

 

关注作者:

xianyou xianyou1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